Phitech

目前位置: 新聞總覽 -> Rich Man 專欄 -> 行動數據服務品質監控探討 Part2

2014年11月20日

行動數據服務品質監控探討 Part2

上網服務已是大多數使用者每日不可或缺的通訊服務之一,加上3G HSPDA的高速網路讓移動數據服務如虎添翼,而今日的4G LTE高頻寬高速移動網路不僅是高速移動且更提供了各式各樣高頻寬多媒體及IoT服務。行動數據服務品質的優劣將直接影響行動業者之競爭力及用戶使用的信心及依賴度,為了確保更佳的服務品質,應以使用者的感受(QoE)作為服務品質基本判斷的依據,來決定後續各項除錯及優化等實行措施。本文即針對行動數據服務品質監控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做一探討。

Q1:影響客戶經驗指標可能發生的關鍵點有那些?
A1:在整個點到點的行動應用服務可能發生的瓶頸的部份可歸納成以下四層[3],
利用良好的工具,可以讓行動業者數據服務品質管理人員做到:
(1) 控制行動應用程式之效能與可用性
(2) 快速及容易發現行動應用程式效能問題
(3) 可以縮短行動應用程式開發者與維運者之間的距離,進而提供更好的彈性及更佳的品質效能
 
Q2:行動網路調整與優化有那些部份?
A2:先排除用戶終端本身因素,其餘可調整及優化的部份包含有:
(1)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2) Core Network
(3) Service Network
(4) Applications (with Database)

Q3:已經有了實際終端量測品質的工具,是否還需要收集網路其它部份的效能資料?
A3:主動式(實際終端量測)及被動式(網路資料收集)二者皆在了解客戶經驗與行為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主動式終端模擬用戶行為量測,可以用一致性的客戶操作行為作為輸入進而探索行為網路的回應是否正常,同時以客戶實際看到的回應畫面作為品質判斷的依據;而被動式網路資料收集則是在網路側不中斷的收集即時封包,進而可以分析在一個應用服務使用過程當中,各個交易(Transaction)是否正常。二者相輔相成,例如主動式方式可經由自動化劇本的方式,可不間斷地模擬客戶行為測試服務品質,當發現品質低落時,則可以檢查被動式網路資料收集部份,確認網路各元件是否有異狀,或是同一應用服務其它行動用戶此時是否也遭遇相同的問題,藉此交叉比對,可預先及快速發現問題所在。

Q4:在選擇實際自動終端量測品質工具時考量為何?
A4:選擇實際終端自動化工具應可考量以下幾點:
(1) 支援物件:無論是圖形、文字、文件物件模型(DOM)或混合式皆可支援
(2) 腳本產生:可自動記錄用戶操作過程,產生腳本可直接在被測手機上播放
(3) 單一腳本:產生一次腳本可應用在各種不同類型的行動裝置上
(4) 豐富的腳本互動編輯器:提供彈性豐富的腳本互動編輯平台,可針對事件所對應的動作及判斷可做詳細設定
(5) 報表產出:細部的操作過程報表產出,同時提供視訊串流(Video Streaming)及快照(Snapshot)供事後參考
(6) 支援手勢:針對在手機上所做的手指拖拉、放大縮小、掃描、捲動及長時間按壓皆能支援並忠實記錄

Q5:找出可能效能瓶頸部份後所在如何進一步除錯?
A5:
(1) App部份:利用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5]工具可指出程式效能癥結,如在那一段程式碼或子程式,甚至可以指出延遲是否是消耗在外部的資料庫或檔案存取所導致。示意圖如下:
(2) Network部份:可利用NM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的PM (Performance Management) 模組及FM (Fault Management) 模組即時找出網路不順之所在。

參考文獻
[1] QoE-Based E2E Data Service Quality Improvement (SQI), Huawei, 2010
[2] 商業白皮書:移動測試, HP, 2013
[3] Confidently control the health of your mobile business services, HP, 2012
[4] Bridging QoE and QoS for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s, Huawei, 2010